有一只猫

叫我学习

读《Super Psycho Love》

本来打算本子到手后再写长评,无奈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收到,只好重新看了遍lof上的连载,以正文为底试着揣测了一下文字想表达的意图。这里真的只是浅析了文字,并未对人物深入分析,就是想表达,作者太太真的很厉害呢!
感谢写文的太太 @被狼叼走了的骨头

        正文部分分成了序加七个攻各自的主场章节,我看完全文才懂了序,也觉得序就是对人物关系最好的概括了。
        从全文看,故事特别具有整体性。这是一场由一角掀起逐渐遍及全场的围猎。从第一章文州的出场到小周、新杰的陆续登场,把围猎的预告一遍遍在叶修以及读者心中放映,而因为要替叶修找这三人资料而出场的黄少天,成为了首先把人物串起来的人,各个点连成了线,再加上迅速就位的王杰希与孙哲平,铺天盖地的网才终于暴露出来。正是因为有这样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在,加上每一章前的小小过渡,才让看似散乱的七个故事汇成主流,不会让挨个出场的人物存在像快穿文的不同位面,而文州即使第一个出场也不会在几章后就没有了存在感。可以说,情节发展得很自然流畅,六个攻七个主角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一环。
        而从叙事观之,文章已自成一世界,我是想说,读者能完全融于文字。先说基本设定,叶修是心理咨询师,于是小说一开头就是他刚结束了一场咨询后对被送走的家长孩子的看法,既包含了个人评价,也有一定深度。这段心理描写并未涉及无关主题的另一段故事,却在个人自白中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形象,让人物立体了起来,而有深度的思考轻而易举地使读者接受了主人公的身份,就是心理咨询师。
        接下来小说主要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这里也让我发现了为什么有些黑化小说一点都不吸引人。举个例子,“你愿意收下我怀里的这束玫瑰吗,我的爱人?”“你愿意”,这两句话只有在心里慢慢地读出来才有意境,如果用两秒的时间扫过去,可以读出什么吗?在暗黑类题材的小说中,营造气氛总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维持气氛也不能操之过急,毕竟就算是黄少天也不会在黑化的时候妙语连珠,于是这就有问题了。很多时候看似病娇的句子其实需要读者自己刻意慢慢地去感受,而对于需要在大段对话中体现信息的本文,无疑读者并没有耐心一字一句逼自己沉浸进去。而作者在每段对话间插入的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替读者延缓了阅读节奏,代入场景还不用自己做功,这样的阅读省力省心,还是之前的评价,使文章流畅自然。
        说到代入感,不得不提作者的语言功力。基本上所有人都写过记叙文了,环境描写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但不是简简单单插入就好了。就本文而言,我常常看到的是“叶修走到了窗边”之后才有了天色的变化,才能通过主人公的眼睛配合他的心境看到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如果一篇文章来段“遥远的东非大草原上羊群怎样怎样”,是在描写背景,而不是渲染气氛。本文的环境描写可以说专门为人物服务,专注于侧面突出人物心理及表现气氛,发挥出了环境描写的最大优势。
        另外再谈谈细节吧,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写作相对还是有思路的,对自己创立的人物与世界观有较明了的认识。譬如说每个人的进门。喻文州是“门轻轻地推开”“不紧不慢”;周泽楷是“敲门力道控制得很轻”“小心翼翼”;王杰希是“门近乎无声地被推开”“有节奏的脚步声”;孙哲平是“急促的敲门声”;张新杰没有写进门,黄少天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叶修早早就开了门。作为同人来判定,人物并没有脱离原本框架,而因为二次创作的新设定如小周的自闭症,又多了些原人物不会有的特征,如他对叶修的“小心翼翼”。可见作者对笔下的人物有基础的设定,习惯性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并为后文做铺垫,避免了私设与原作混杂产生矛盾时的逻辑不搭。
        还有些细节能够暗示情节发展。人物间的心理咨询一开始由叶修主导,在叶修的心理咨询室发生;黄少天第一个在私人场合提出了咨询要求,对话发生在叶修家里;王杰希则是在自己家半道德要挟式地倾诉;孙哲平更是在叶修最脆弱的时候宣告了自己的欲望。地点的变化仿佛暗示着叶修被迫走出了自己的庇护所,人物关系的变化也展现了叶修在被包围过程中渐渐成了权力的弱势方。就算只是个巧合,也是必然的巧合吧。
        最后说一下叶修。他就是那个叶修。三章内可以确定自己就是那个目标并采取措施决定逃离,不会一味地想“怎么可能是我呢太巧了吧”,智商与情商俱在,文章少了许多狗血。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阅读所得,妄自评价了文章,心里还是有些发虚。可能上文写出来的东西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做,但就好像文学家写文章也不会去刻意加一下描写之类的,阅读理解题还是能抓出他们的亮点来。我就充当一下答题学生,找出一些可能已融于作者本身文笔的亮点,也希望能给自己一点启发。
        赞美写文的太太!太太真的超棒是瑰宝!!!以及期待《spl2》!

评论(5)

热度(34)